2008年8月31日 星期日

[編輯]PTT出版板第十九次讀書會

本次主題「書封設計觀察」,主講是長期觀察書封設計、設計名家作品的賴維明先生。我稍稍遲到了一會兒,應該沒有錯過太多,不過記憶力不是很好,沒辦法記住豐富的討論細節,只能把一些重點加上自己的感想整理出來。


書封是為了吸引中間分子

這些中間分子通常喜歡逛書店,買書比較有可能是臨時起意,書封的用途便是吸引這些人能停留在書前,讓他們拿起來瀏覽。當書籍內容、價格符合需求時,讀者便會把書買回家仔細品味,更有甚者會去享受設計師所帶來的美學刺激。

對於作者忠實粉絲來說,書封變得比較像是附加價值的東西,而對於不買書的人,它可能只是像幅陳列在書店平臺上的展覽品。當買家屬於上面這兩種人時,封面能產生的效果可能就很有限。


各種設計考量

針對摺口的討論非常熱烈,主要是環繞在讀者在翻閱書籍是否會產生不便、在視覺上會不會讓人感覺不舒服作討論;印刷業的陳先生則指出,摺口過長而導致的書封摺痕其實在印刷時注意一下紙的絲向(絲流方向)就可以避免。

隨著網路書店的興起,在設計上也需要考慮封面縮小後所帶給人的視覺效果是否有達到預期,這一點設計師和編輯可能都得多加注意才不會導致慘況發生。像是行銷層面所需要的折價貼紙、書籍條碼有時也是考量因素──設計師還真不是人幹的工作。

另外根據書籍的類型不同,設計所著重的方向也不同,像是工具書做得太藝術可能就會帶給人不專業的感覺。未來或許還需要滿足有觸覺需求的讀者……


一樣米養百樣人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一件事自然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感到滿意,書封設計同樣也是這麼回事,當商品陳列在架位上時,封面需要吸引住「會買書」的人,而不是每一個人。在這個前提之下,設計師需要了解本身的設計是有商業考量,編輯則是需要信任設計師的專業素養,這樣子才有可能維持住良好的合作關係。

身為文編當然不希望設計師自暴自棄,總是交出「挑不出錯誤的一般作品」,但也不能放任設計師藝術過頭,導致普羅大眾不賣面子。事先的溝通顯得十分重要,文編所交給設計師的文案如果能夠讓設計師準確的抓住感覺,日後就會省事很多(事情還是很多,只是比較省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