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核子激盪:澳大利亞》出版一段時間,但這陣子時間比較搭不起來,最近才算是比較進入能寫心得的狀態,趁著不必加班(偷臭)就來碎嘴一下。
一、節奏較原版慢
原本的遊戲大概在三次至四次補給左右就可以結束遊戲,本次的擴充因為合約總數多四片、分數軌旗幟多五分、三/四人的遊戲結束調件多一,使得補給次數變為四次至五次之間,甚至我在某次遊戲中還達成個人面板全空的成就,垃圾時間變多總讓我覺得遊戲體驗變得很奇怪——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為我習慣完成個人目標才觸發遊戲結束的關係。
就實驗面板來說,A、B這兩塊仍可穩定發揮,而因為航運的關係,C的第七個科技效益大增、D則變得難受(尤其是初始設置難以配合的狀況)。
簡單來說,玩家在規劃里程碑時,可以把五至六個區段都納入考量,看如何最大化分數。
二、港口極為重要
遊戲裡有四/五條航線,接鄰的港口不僅腹地大,離發電廠也近,航線不會卡死的性質讓路網的連通更為便利,也導致很常看到四/五條航線都蓋完。
當航線讓網路連通變得方便之餘,也使得鐵路較乏人問津,從而加劇D實驗面板的弱勢。
三、煤礦讓發電變得更容易
平均來看,四人局平均每個人可以拿到兩個煤礦,變相等於發電量內建加二,長期來看很值得投資,情況允許的話至少達成平均值吧。只是蓋太多可能會占掉蓋鈾礦和渦輪的行動數,需要注意一下。
四、小結
《核子激盪:澳大利亞》將遊戲結束的時間拉長,再加上煤礦,讓玩家可以更確實、容易的執行策略,但並沒有改善行動片/合約的運氣問題,雖然實驗面板的強度因地圖的關係而有變化,但我老覺得實驗面板D偏向弱勢——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不會用。
接下來還有角色擴和議會擴,桌面巨獸又長大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