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雜談]說得對,但不能給分

<--! 新聞原文如下 -->
水向下流是錯的?國小老師被問倒:數學不是哲學!
社群編輯姚南宏/綜合報導

所有議題與社會問題,都跟教育脫離不了關係。一位8年級生16日在【大家來開講~台灣年輕人大逃亡】活動發文,表示小學時向老師質疑一個數學科目的標準答案,沒想到老師卻回應,「你說得對,但是我不能給你分數,因為這是數學不是哲學!」

以下這個數學題目,相信大家都解過,「一根長X公尺的竹竿筆直插入水中,浸入水中的部份是X分之X,隨即再把竹竿倒立再插入水中,浸入水中的部份是X分之X。試問乾的部份是多少公尺?」留言的8年級雲友在月考考卷寫下「0」。老師在檢討時問大家,有沒有人寫其他答案,只有她舉手她說出自己的答案,全班哄堂大笑,正想解釋的時候卻被老師打斷。下課後她隨即跑去問老師,「為什麼不是0?」老師也反問,「那為什麼是0?」

她向老師解釋,因為馬上把竹竿倒插,照理說,上端濕的部分水應該會往下流,所以應該是0。老師當場回不出話,接著告訴這位年輕雲友說,「你說得對,但是我不能給你分數,因為這是數學不是哲學。」

8年級生面對目前的教育體制,也只能無奈地說,「好吧,我懂了。這也讓我看清究竟是誰把我們變成一成不變的機器。」


<--! 以下為個人想法 -->
先查了一下,分數的題目大概是國小五年級左右的進度(也有資料是三、四年級,我並沒有再詳細確認)

很多學生最大的毛病是看不懂所謂的「應用題」,像我之前家教的學生常常看不懂題目在問什麼,一開始列式就弄錯,答案當然不對;有時候我在想這是國文教育出問題還是數學教育出問題呢……是老師文法有問題還是學生文法有問題?

那麼學生的說法有沒有錯誤呢?其實學生的這種「假設」是有其他顧慮的,嚴格來說不夠周全。我們不能保證倒插之後上方的水會均勻的流下來,它可能延著一條路徑流,或是當初拿出水面時,僅僅只沾濕了表面,水量不足以下流。

如果我們仔細地看這些國中小的應用題,會發現很難用完整的敘述來出題,我也遇過和案例中這位 8 年級生的問題:國中時期的一次理化考試,當時是在解浮力相關的問題,其中一題的題目並沒有講明容器中的液體是水,所以當下我把液體的比重設為 d,然後用代數回答。一開始和標準答案不同,當然沒有拿到分數,但是和老師說明理由之後,該題還是給分。

回過頭來看新聞所舉的例子,最大的敘述問題是把「乾」、「濕」扯了進來,學生的質問沒有錯,但是 0 這個答案是否為正解卻值得商榷,要花多少時間會變 0 ?會不會有風乾的問題出現?哪些答案可以給分?

再者,新聞的標題則引入了另一個思維:不能拿到分數的答案就是「錯」的。個人覺得不夠嚴謹,而且有意圖挑起紛爭的嫌疑。

先不管本則新聞的真實性、歷史回憶是否正確。(從此處可見,如果要很詳盡的敘述,就會出現這麼麻煩的事)該位老師當下的說法是「你說的對,但我不能給你分數,因為這是數學不是哲學。」老師並沒有說他「錯」,個人覺得這是兩件不同的事,新聞如此下標顯得不夠專業。(也或許為了「專業」,他如此下標)

在選擇題的欄位上寫上正確的答案內容而非代號,能不能給分?又或是在「1 + 1 = ?」的答案上寫出「 1 + 1 = 1 + 1」該不該給分?

那位老師如果在當下進行一場思考的訓練,也許那位學生就不會那麼反感──但偉大的家長們也許就會有意見。

可能是我過於幸運,一直以來都沒有碰上所謂「填鴨式」的老師,所以當許多人大聲抱怨現在的教育扼殺創意、刻板不知變通的時候,我總覺得重點錯誤;畢竟有太多例子是胡鬧,而非創意。臺灣最大的教育問題究竟在哪裡呢?這是一個很值得深入研究的議題──這代表一時半刻也找不出標準答案。

※話說我學弟後來發現了本題的盲點:X 分之 X 實際上等於 1,也就是說本題正解為 0 無誤。(看來記者出稿時要小心一點啊)


引用新聞來源:水向下流是錯的?國小老師被問倒:數學不是哲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